但是,近年來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,經濟形勢下滑,特別是今年情況更是難于維持,再加上許村的地理優勢,融杭發展的空間擠壓,市場銷售模式的變革,以及政府出臺的能耗、污排、畝產效益評價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疊加,給海寧家紡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壓力,面臨著新一輪的嚴峻挑戰。目前海寧家紡產業碰到哪些困難,怎么發展、怎么提升轉型?帶著很多疑問和對家紡未來的憧憬作了調研,梳理,分析走訪了31家企業,涉及窗簾、沙發布、墻布、整體軟裝、印染等。
一、經濟形勢嚴重下滑,今年以來疫情肆虐全國,許村作為重災區,
兩次封控停產、停業,國際形勢風云突變,由此造成家紡產業銷
售額不足往年的70%,相對而言內外貿下降30%-50%。
二、生產經營成本不斷上升
- 國際油價不斷攀升,95#汽油每升升至9.58元人民幣,比正常時期增長30%以上,生產原料與石油相關,致使原材料比年初又上漲20%左右。
- 印染行業受到雙控及原材料上漲,直接影響印染費上揚,受影響的家紡生產企業,再加“雙排限制”產業鏈不配套,也影響生產環節的“斷檔”。
- 電價上漲幅度過高,由于國家用電政策的改革,采用第三方供電,且一個月制簽訂供電協議,使家紡企業3-5月份電價上漲25%左右。
- 生產經營中勞動力成本增高,今年與往年的不一樣情況是職工剩余,基本工資調研中普遍反應上漲6%-8%,由于生產量的減少,產品單個勞動力成本上漲,企業利潤嚴重下滑甚至虧損。
江蘇盛澤、湖州、長興轉移,而且速度加快,現有企業的生產廠
房有空余,且租不出去,積壓在手,年前一直看好的“零地基”
改造項目,受畝產效益評價政策,目前無人關注,改造企業主信
心不足。
四、由于疫情尚未全面好轉,原已安排的全國性展會停辦,一直受撐
于展會經濟的家紡行業,目前造成無米之炊。
面對如此困難,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思路,理念,著力抓重點,
以“穩”“保”“轉”上做文章,實現家紡產業在逆境中求發展
一、堅持以“穩”為基點,充滿對家紡產業發展的信心
海寧家紡作為政府千億級時尚產業的一部分,“十四五”經濟發展規劃也作了重點吸納,圍繞政府高質量發展的中心,協會引導企業家提升發展信心,以“穩”當頭,弘揚原先的海寧家紡精神,抓好企業產品的頂層設計,營銷政策,貫徹落實上級政府扶持中小微企業的一系列政策,支持企業全面進行智能化改造和數字轉型,在困境中求生存,抓好政策落地和措施到位,讓企業家感受到政府的溫暖。
二、要保住“海寧家紡”區域品牌和世界級布藝先行區的影響力
要充分發揮多渠道、多方位媒體功能,建議政府部門,企業協同發力,在資金、傳播方式上全方位的鼓勵和支持,特別規模企業的品牌推廣上,加大扶持力度,引領市場,占據制高點,提升海寧家紡在國內外市場中的美譽度,使“海寧家紡”真正成為中國布藝的一張“金名片”
三、加快海寧家紡轉型升級的步伐
海寧家紡要從原來生產實戰型向合作戰略、智能改造,數字化發展上有所建樹,堅持設計領先,營銷模式領先,資源配置優化,人才引進優越上下功夫,在現有基礎上發力,做好世界級布藝先行區的各項工作,要繼續推進規模企業,土地使用低效企業進行廠房改造,提升形象,迎接融杭,引進杭遷企業。
四、合理對家紡企業進行畝產效能評價,傳統產業不能與新興產業相比,家紡是許村百姓養家的產業,畝產效能評價中,要考慮當前的形勢,家紡產業的現狀,具有針對性,合理性,提出評價與考核,建議一般家紡企業畝均效益不超15萬元,租賃企業考核指標每平方廠房不超80元,在企業騰退中,在提、放、轉的形式上,放寬政策,逐步推進,在迎接杭遷企業租賃問題上要有借雞生蛋的姿態,先放水養魚,也能使改造提升中看到希望。
五、堅持貫徹“能耗雙控”政策,做好平衡協調
這幾年政府“能耗雙控”工作,雖然取得成效,但對企業影響很大,由于計算的不合理性,企業生產停產嚴重,直接影響家紡產業供應鏈的斷檔,今年的電價上漲25%幅度之大,所以建議政府在“能耗雙控”工作中聽取企業的建議和意見,做到既不違反規定,又能順利實施“雙控”工作。
六、出臺參展的補助政策
支持和鼓勵企業參展,提升海寧家紡的品牌形象,一直以來海寧家紡靠展覽會依賴程度較高,兩年多的疫情影響,使企業展覽成效不佳,信心不足,2020年時政府制訂了補助政策并以實施,今年又進入上海國際家紡展招展工作,通過前期的調查摸底情況不是很好,共同認為經濟形勢不好,展覽會效果希望不大,缺乏參展信心,所以懇請政府抓緊時間制訂今年的上海展獎勵政策。